增强型体外反搏“落户”西安市第一医院心血管病医院
信息来源:心研室 李霞 编辑:尹琦 上传时间:2017年11月27日
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是一种用于治疗缺血性疾病的无创性辅助循环方法。20世纪70年代起在中国被应用于缺血性心脏病及中风的治疗。1992年美国FDA确认EECP可用于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心源性休克的治疗,称之为“不需耗费体能的马拉松运动”。
它的工作原理为在人体下肢和臀部裹以特制的气囊套,以心电R波为触发信号,在心脏舒张期,气囊由远及近序贯加压,驱动下肢血液向主动脉反流,提高主动脉舒张压,从而改善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在心脏收缩期前,气囊迅速排气,受压的肢体血管开放,使主动脉收缩压下降,从而减少外周循环阻力,减轻心脏后负荷。减少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素水平,达到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液循环的目的。
目前增强型体外反搏已经“落户”在我院心血管病医院。开展治疗短短的两个月间已经接待了四位患者,两位是心肌梗死患者,一位为脑梗死患者,一位为突发性耳聋患者。患者边某,男,67岁,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于5年前行冠脉支架置入术,置入2枚支架。之后仍反复发作活动后胸痛,活动耐力下降,多次住院治疗。在医生的推荐下,患者半信半疑的开始了体外反搏的治疗。治疗进行到第8次时患者向我们反映以前走一站路(约500米)需要休息1至2次,现在可以一口气走到医院治疗。第13次时患者反映现在可以上5层楼而未出现胸闷、胸痛的症状,活动耐力提升,这在以前是远远达不到的。目前患者已经十分认可这项治疗,并且一直在我们这里继续治疗。有了这些患者良好的反馈,我们心血管病医院的同仁更有信心将康复的光明带给更多缺血性疾病的患者。

Tips:
体外反搏问与答:
1.哪些患者适合做体外反搏治疗?
答:(一) 心血管疾病(二) 缺血性脑血管病(三) 缺血性眼病(四) 缺血性耳疾病:突发性耳聋(五) 缺血性肢体疾病(六) 缺血性肾脏疾病(七) 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吸烟、缺乏体力活动等心血管危险因素者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八) 预防疲劳,亚健康人群和老年人的保健
2.哪些患者进行体外反搏获益更多?
答:(一)心绞痛患者,既不适合支架又不适合搭桥 (二)造影没什么大问题,但患者仍有心绞痛症状,药物治疗疗效不理想 (三)PCI术或搭桥术后,仍有顽固性心绞痛症状(这类患者最多) (四)预防PCI术后或搭桥术后再狭窄 (五)有效的推迟或避免做PCI术或搭桥术
3.经“支架植入术”或“搭桥术”后,再行体外反搏治疗有什么好处?
答:预防已放支架的冠状动脉再狭窄及延缓其余冠脉乃至全身动脉的粥样硬化,对已行上述手术仍然复发的顽固性心绞痛,体外反搏依然有效。
4.冠心病人体外反搏后中、远期效果如何?
答:良好。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死亡率,减少心梗复发,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长期坚持定期体外反搏,获益更为显著。
5.体外反搏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有效吗?
答:有效,体外反搏可直接增加颈动脉灌注压和脑血流量,促进脑血管侧支和吻合支开放,增加脑血流量,故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有防治作用,尤其脑梗塞的早期及时进行体外反搏治疗,疗效好。
6.体外反搏对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有效吗?
答:有效,体外反搏增加颈总动脉和眼动脉的血流量、改善视网膜微循环,促进视网膜浆液性渗出物的吸收,有效提高视力。
7.体外反搏对突发性耳聋有效吗?
答:有效,尤其是对早期血管性突发性耳聋。体外反搏通过增加颈总动脉、内听动脉等的灌注压和流量,改善内耳微循环,促进供血供氧。治疗越早,疗效越好。且体外反搏与药物治疗有良好的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