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医院动态
   
停诊公告: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医院新闻
医院新闻

防蓝光眼镜到底有效吗?专家来给你正名!

稿件来源:韦伟 激光近视防治中心   主任编辑:杨光     上传时间:2018年12月3日
       很早国外动物试验发现蓝光可以导致黄斑损伤,
       故得出结论:蓝光是有害的。
       真的是这样吗?
       说到蓝光,我们就先要了解为何大自然中会有不同颜色的光。我们地球上的自然光绝大部分是来源与太阳,太阳的剧烈“燃烧”抛洒出各种类型的电磁波,波长在770~39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可以被我们的眼球看到,其中770~622纳米的电磁波我们的眼球感觉为红色;622~597纳米的为橙色;597~577纳米的为黄色;577~492纳米的为绿色;492~455纳米的为蓝色;455~390nm纳米的为紫色。
       这麻烦了,太阳光,节能灯/LED灯,pc端等等都有大量蓝光,既然有害就得防啊,所以市面上出现了大量防蓝光产品:太阳镜,电脑镜,护眼灯,还有iol。甚至有商家宣传:蓝光是眼睛的杀手!作用堪比核辐射!防蓝光可以改善视疲劳,防止青少年近视。
       确实现在电子产品在人群中越来越普及,尤其青少年中使用率也越来越高。不可否认,青少年长时间地暴露在这类电子设备的使用中可能会增加他们近视发生的风险。但把这类电子设备对眼睛的不良影响都归咎于蓝光,是有失偏颇的。
反方依据:
1:动物试验用的都是大剂量的蓝光,现实中根本没有那么大能量的照射剂量。
       在对实验动物的研究中,确实发现高强度的短波长蓝光(波长为470纳米,辐照度在10瓦特/平方米,相当于晴朗天气室外的照度)确实对实验动物的视网膜的一些细胞产生了损伤,但强度在0.6-1.5瓦特/平方米辐照度的蓝光则没有发现对眼底视网膜的细胞产生类似伤害(手机屏幕单纯蓝光的辐照度一般都小于0.6瓦特/平方米, 平时晴朗天气,阳光中的蓝光成分也仅仅占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远远小于10瓦特/平方米的强度)。
2:动物和人眼是不同的,没有人眼受损伤的现实数据。预防近视,控制近视发展更是没有可靠依据。
       蓝光对眼球眼轴长度和屈光度发育方面的研究中发现,一定量的蓝光反而还有一定的益处。实验发现一定量的蓝光反而让暴露其中的实验动物(小鸡,豚鼠,猴)比一般情况下更不容易发生近视,而已经近视的实验动物在一定蓝光暴露下近视的进展速度也比暴露蓝光之前有显著的放缓,相反,红光对近视的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
       当然近视的发生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影响因素繁多,除了不同波长的光线的影响外,长时间近距离的用眼也是近视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也可能是为什么长时间沉迷手机游戏、电脑游戏或者长时间读书、写字、画画、练琴的青少年更容易发生近视的原因。
3:如果有危害,智能手机大量使用没有发现黄斑损伤的大量发病。
       另外,日常生活中的蓝光对我们的昼夜节律和睡眠有调节作用,蓝光的过多或过少都可能会导致我们昼夜节律的紊乱,影响睡眠甚至免疫力。
4.自然界中蓝光也普遍存在,每个人都会暴露在蓝光下,岂不是每个人都需要防蓝光?
       其实我们人类从起源至今都暴露在一定的蓝色光下。天空是蓝色地,大海是蓝色的,阳光中有蓝色光的成分,彩虹中也能看到蓝色光带……我们几乎每天都暴露在一定的蓝光中,但只要蓝光的强度是在安全限度以内的,就应该是安全的。
       所以,对任何事物的好与坏,利与弊评判都应该建立“量”和“度”的前提下。任何事物,一旦过量,过度了,往往会产生弊大于利的结果,产生不良的影响。蓝光也是如此。对于蓝光是否有害,我们不能绝对化地评判,要辩证地来看待。
       随着不断争论,国家也不断介入和规范市场,比如:发现早一代防蓝光镜片(黄色的)将绝大部分蓝光阻断了,但是清晰度下降了,所以目前厂家都会阻断蓝光控制在20%以下,这样不会明显影响清晰度又能保护眼镜的功效(所以目前最新的防蓝光眼镜都不是黄色的了)
       目前,防蓝光的主要功效并非是保护眼底,防治近视,而是抗视疲劳,抗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而引起的干眼症状。因为蓝光可以导致过多的微调节,进而视力不稳定,容易眼疲劳。和以前人们读纸质书相比,电子产品阅读的确出现了大量的眼部不适,比如明显的阅读时间缩短、眼干磨等等。实验研究也表明,长时间暴露在蓝光下会产生干眼症状。
       所以,我认为:
       “防蓝光眼镜可以防治青少年近视”只是个噱头!
       对于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的人来说,
       减少视疲劳,预防干眼是有效的,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