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凤珠医生医学小科普9】片子报告“腔梗”怎么办?(二)
稿件来源:干部四病区 孟凤珠 编辑:杨光 上传时间:2019年6月10日
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头晕、头痛、脸麻、手麻、脑子不够用,就去拍一下CT,甚至核磁共振,片子报告上最常见的就是“腔隙性梗死”,很多人看到这些报告,常会不安,生怕就此带上脑梗的帽子。今天给大家讲讲片子报告“腔梗”怎么办?
其实,片子报告上的“腔隙性梗死”并不等同于真正意义上的“脑梗死”。这些被统称为“无症状性脑血管病”,是脑部影像学检查时最常见的“偶遇”。
所以医生,我该怎么办?
对于没有症状的人,片子上报了“腔隙性梗死”和“腔隙性缺血灶”,大家先无需惊慌,请到神经内科脑卒中高危筛查门诊或中风专病门诊就诊。
大部分情况下,主要做好二级预防就可以了。二级预防包括:
1.戒烟、限酒、保持心情愉悦等健康生活方式;
2.控制好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脑卒中危险因素;
3.定期随访心电图,筛查心房颤动,必要时启动抗凝治疗。
然而,一旦出现了突然发生的口角歪斜、一侧手脚无力、讲话困难等症状,(可参考FAST原则)这可能就是真正的脑卒中了。这时,我们急性卒中团队的医生强烈建议尽快到就近的卒中中心就诊。黄金时间窗内的脑梗死患者可以考虑药物或手术开通血管,改善预后。
CT和核磁共振都是辅助检查,医生需要结合病史、症状和体征,综合给出准确的诊断。因此,片子报告的“腔梗”,未必是真正意义上的脑梗死,大家不必过于担忧,请神经内科医生把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