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诊公告:
|
|
|||
近日,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成功为一名气管切开长达15年的患者实施局麻下气管内肿物切除及气管成形术,顺利拔除气管套管并封闭气管瘘口。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已康复出院。
该患者为中年男性,15年前因脑出血长期卧床接受气管切开,术后肢体活动受限,需依靠轮椅出行并长期佩戴气管套管,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多年来,因长期留置气管套管引发反复肺部感染,且无法正常交流,生活不能自理,辗转多家医院均未能拔管。后经我院康复科转至耳鼻喉科寻求进一步治疗。
由于患者脑出血后中枢呼吸调控系统受损,伴有严重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睡眠时需佩戴无创呼吸机。长期戴管导致造瘘口及气管内出现大量瘢痕肉芽组织,大小约4?4?5cm,局部颈段气管受压变形。近三个月来,患者自觉吸气性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发声日益困难。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郭志华主任带领团队,联合康复科进行多学科讨论与评估,最终决定实施局麻下气管内肿物切除 气管成形术 造瘘口缝合术,仅用时30分钟顺利完成手术。
该手术面临三大难点:
全身麻醉与气管内占位存在冲突;
中枢性呼吸暂停可能造成麻醉复苏期呼吸心跳暂停;
长期气管切开易并发喉气管狭窄。
气切 小科普
1.气管切开术后
气管切开后若自主呼吸恢复尚可,可于切开后7-8天试行堵管,堵管2天后试行拔管或造瘘口缝合。
若气管切开后2月内有颈部放疗计划,待治疗结束1月后再行造瘘口缝合;气管切开后务必注意气囊及气管切开创面的维护,预防长期戴管导致的气管内及创面的肉芽瘢痕增生亦或喉气管狭窄,预防避免副损伤。
2. 气切患者早期康复介入及拔管的必要性
长期留置气切套管会增加多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如肺部感染、肌肉减少、营养不良、切口感染、误吸、气道狭窄、肉芽形成、气管软化、套管堵塞和食管气管瘘等,并且气管切开状态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加大护理难度、加重家庭及社会负担;早期的规范化、专业化的干预可以减少并发症,有助于早期拔管。
科室及专家简介
西安市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历经几代人努力,现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学科设备齐全,治疗理念先进,诊疗业务全面的具有鲜明医疗特色和区域影响力的临床特色专科。人才梯队合理,拥有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培养了一批年轻的业务骨干。现有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5名。
目前,科室继承传统,继往开来,瞄准高端前沿技术,全面开展耳及侧颅底外科、鼻及前颅底外科、咽喉及头颈外科、颌面外科等亚专科主要疾病的诊疗和手术。在过敏性鼻炎外科治疗、前庭康复、耳源性眩晕等方面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治疗体系,得到了广大患者及业内的肯定和认可。依托医院优势学科眼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并结合鼻内镜微创特点,积极开展鼻眼、鼻颅底相关手术。
郭志华,副主任医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空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工作近15年,2022年通过人才引进就职于西安市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西安市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务委员、陕西省肿瘤预防委员会委员、第二届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呼吸障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委员。专业特长:喉气管功能重建、鼻眼相关外科手术、鼻窦炎鼻息肉、甲状腺、喉癌、下咽癌、腮腺、鼾症及颌面头颈外伤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