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诊公告:
|
![]() |
稿件来源:心脏康复中心 编辑:杨光 上传时间:2021年8月24日
2013年,《柳叶刀》发表的研究报告中,列出了引发猝死的10个诱因,分别是:在闹市骑车、用力解大便、大量喝酒或咖啡、心情抑郁、暴饮暴食、性生活纵欲过度、吸食毒品、吸烟或吸二手烟、饮食太甜或太咸、久坐不动!有没有觉得自己分分钟躺枪,似乎猝死就在身边。是不是觉得很可怕?这一期我们就来聊聊“猝死”那些事儿。
猝死是人类最严重的疾病。近些年,因“猝死”而产生的意外事件频频发生,在我国,每年就会有将近54.4万人死于猝死,相当于每分钟就有一个人猝死。因为实在太快,80%的死亡都发生在医院之外,连抢救的机会都没有。所以,猝死是一件非常令人震惊的,对日常生活有极大冲击力的事情。
那么,何为猝死呢?世卫组织对猝死的定义为: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目前公认的是发病1小时内死亡者多为心源性猝死。
那都会有哪些原因导致猝死呢?85%的是心血管问题,其中又有80%是给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突发缺血了。我们有没有办法预防或控制呢?应该说,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的。但前提是你要有足够的心脏储备。
何为储备呢?就是指心脏因身体的需要而增加射血的能力,也就是我们能适应的活动强度的范围,也称为心力储备。简单点儿说,就是在心血管功能达到极限前的负荷,就是心血管的储备能力。正常健康人群的心力储备,最大可以是日常心脏功能的8倍。但每个人的健康状况不一样,心力储备也完全不同。目前,医学界评估心力储备功能最准确的方法之一就是心肺运动试验。所以,建议大家在个人状态有所变化时,可以通过心肺运动试验来了解自己的心力储备。
心力储备和一个人长期的健康习惯,近期工作生活压力及当下疾病状态等一系列因素有关。而且它的下降和提升,都是一个相对较长且隐秘的过程。在心血管疾病不知不觉的发展中,一个人的心血管储备就会接近坍塌。如果这时再加上一点儿压力,那这个人就有可能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垮。
那么如何预防猝死呢?逻辑上有三种策略来预防:1.不要去做能引发猝死的事情;2.关注身体的信号,注意引发猝死的先兆;3.拓展心力储备,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策略!
从《柳叶刀》的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容易引发猝死的事情,在我们的一生中基本无法避免。可是,就像骆驼被最后一根稻草压死,那是因为它的背上已经有了一大捆稻草了。放不放上最后一根,都不会解决根本问题。所以,注意先兆,要比发现最后一根稻草有效。
怎样才能准确注意到猝死先兆呢?国外有很多研究发现,人们在猝死前的两三个月里,经常会走进一个所谓忘我的工作状态。那时候,身体器官一定会有所反应的,只是大部分人都忽略了,因为觉得自己身体不错,很年轻。建议您一定要感知身体在接受压力时,发给自己的不良信号。这恰恰是它在努力告诉你,你的储备在透支。
那么,心力储备透支的信号都有哪些呢?
首先,就是一些常见的危险因素,比如久坐会增加猝死的风险,吸烟会增加2-3倍的猝死风险;精神紧张、抑郁等都是心脏性猝死的独立相关因素;
其次,是和心率、血压相关的信号,比如,莫名其妙的静息状态下心率比以前加快了不少;运动时血压不升反降;运动停止后心率下降不多等;
最后,还有一些和疾病相关的因素,比如心力衰竭、扩心病、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等,如果已经患了这类疾病,就说明心力储备已经在透支了。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很多猝死研究都证明,过量运动会大大增加猝死的风险。尤其是那些长期低水平活动或不活动的人群,如果突然做剧烈的体育运动,会使心脏性猝死概率增加17倍。所以,建议大家不要去做“周末勇士”!
平时我们需要的最重要的策略就是扩展我们的心力储备,提高我们的心功能潜能。如果说心功能能适应我们的日常需求,那是一种节制能力,那么提高心力储备则是一种看不见的竞争力。它会让你从内而外散发出一种自信和从容。即使你遇到了人生最不幸的遭遇,也会让你产生“泥潭里生出莲花”的希望或惊喜!